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-故事网!

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
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
客服

注册 登录

网站导航

站内公告:

大德故事

当前位置:首页 - 大德故事

六祖慧能大师

分类:[大德故事]

发表时间:[2018-08-04 16:09:19]

阅读:

作者:当代佛教

字体:放大 缩小

六祖慧能大师

图片来源:资料图

   唐朝时候,在岭南新州地方(今广东省新兴县),有一位原籍范阳(今河北省宛平县)的卢行瑫先生,本是高祖武德年间(公元618626年)的官吏,因贬官削职流放到新州作老百姓。夫人李氏有一天梦见庭前白花竞放,白鹤双飞,异香满室,即觉有娠,遂竭诚斋戒,怀妊六年,于太宗贞观十二年(公元638年)岁次戊戌年二月初八日子时生一男婴。这时只见合府毫光腾空,满室香气芬馥。到了拂晓,有两位异僧来访,对瑫公说:“恭喜夫人生子,我等特来祝贺,并为令郎命名。”瑫公问何名,僧说:“惠能。”公又问其意,僧答:“惠是将以大法惠济众生,能是能随众缘而作佛事。”两僧说罢,就忽然不见。瑫公夫妇惊异不己,因此即名此儿为惠能。——这就是我国禅宗第六代祖惠能大师诞生的经过。

   六祖诞生后,不肯饮母乳,夜遇神人,灌饮甘露,才维持了幼小的生命。但不幸的是,在他三岁的时候,父王瑫公去世,葬在宅畔。寡母守志鞠养,母子俩就迁往南海(今广东南海)居住。

   惠能长大后就上山打柴,每天运柴去街市出售,用来维持母子两人的生活。

   有一天,惠能打柴回来,便挑着进城,很快地就卖给一家客店。他收了柴钱正准备离开的时候,偶然听到一位客人在那里高声朗读着《金刚经》。惠能因为年幼失父,未受教育,虽然听不懂那位客人念的是什么经,但听来好像有所启悟似的,便很恭敬地上前向这位客人请教:“先生!您念的是什么书?”这位客人告诉他是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惠能又问:“您这部经是从哪里来的?”客人告诉惠能说:“我从蕲州黄梅县(今湖北省境内)的东禅寺来,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那里住持教化,我也曾到那里顶礼膜拜,去听受这部经典,忍大师的弟子有一千多人,五祖常劝四众弟子,只要诵持这部《金刚经》,便能破除我执的障碍,显出自己的本性来,直截了当地成佛。”

   惠能听了非常欢喜,就想要去黄梅东禅寺依五祖出家。可是老母在堂,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?因此,他不免踌躇不决。也许是宿世的因缘吧,这时另一位客人听说他有出世之意,非常高兴,当即慷慨解囊,送给惠能十两白银,要他拿去安顿老母、备置衣粮,并且指示他速去黄梅参拜五祖。惠能拿了银子回家,禀明母亲要去黄梅出家的事。母亲知子非凡,便允许他去出家。惠能非常高兴,把母亲安置好后,就拜辞堂上,束装启程。一路上走了三十多天,便来到黄梅。

   惠能到了黄梅,便找到东禅寺,即拜谒五祖弘忍大师。大礼已毕,五祖问他:“你是哪里人?想要求什么呢?”

   “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,此次远道专程而来礼拜大师,只求作佛,不求他物!”惠能答道。

   “哦!你是岭南人,那里多獦獠蛮族,蛮子也能作佛?”五祖故意试探他道。  

   “人虽有南北之分,佛性岂有南北之分?獠蛮身与和尚身虽不同,但其佛性又有什么差别?”惠能应答如流,言词锋利。  

   五祖听了惠能应答的话,知道这是堪作法器的人才。本想再试问几句,但见徒众左右围绕,恐他锋芒露得太明显了会招人妒忌,便对惠能说:“好吧!你且随着大众去工作服务吧!”

   “启禀和尚!弟子自心,常生智慧,若不离自性,即是福田,不知和尚叫我去作什么务?”惠能的悟性很高,这几句话问得很透彻,言外之意是说,自己的心性本来是清净光明的,只要不离自性便是功德圆满的福田。五祖听了心中很是赞叹,暗喜这蛮子的根性太利了,怕他遭嫉,便对他挥着手说:“你不要啰嗦了!赶快到槽坊去吧!”

   惠能退到后院,这时有一行者给他派了砍柴舂米的工作。

   惠能在后院槽厂,每日劈柴舂米,这样无声无息地工作了八个多月。他工作勤奋,虽苦无怨。

   有一天,五祖大师来到后院,对惠能说:“我在初次接见你时,就看出你的见地与众不同,堪作法器,但恐有恶人嫉妒害汝,所以我不和你多说什么,不知你可晓得否?”  

   惠能答道:“是的,弟子也知道和尚的慈悲和苦衷,所以也不敢到前院去,只有在这里埋头苦干,免得抛头露面、多出是非。”  

  次日,五祖忽然召集众弟子,于是诸门人纷集祖堂。五祖对众宣布说:“世间众生,惟生死事大!你们终日只知修福,妄求有漏福田,不知此有漏之福终非究竟,对于生死苦海反不求出离。要知自性若迷,福田又焉能相救哉?今命汝等各自回寮,收摄六根,观察你们的智慧,取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前来见我。若能悟得大意,我将衣法传汝,为第六代祖。火速去作,不得迟滞!若用思量,即不中用。凡是见到自己本性的人,言下即见。若能作到这样的,即使抡刀上阵,亦得见性。”

   诸门弟子听了五祖的宣布,退出祖堂,大家都窃窃私议:“我等何必多此一举,即使思量作偈,亦非见性之作,枉费心力,又有何益?神秀上座是本寺教授师,除了他以外,还有谁能传得衣法呢!”大家听了这些话也就死心,索性就不去作偈,心想:“反正我等以后依止神秀大师就是了。”  

   神秀本人不见大家动静,心中想道:“他们不作偈的意思,必以我为他们的教授师,但我必须作偈呈和尚,否则和尚又焉知我心中见解的深浅呢!然而我呈偈的用意,为求和尚印可即善,若为希图祖位则恶,这与凡夫一般欲谋祖位的名利之心又有什么分别!但若不呈偈印证,又终不得法,真是左右为难,不知如何是好。”

   在五祖堂前有走廊三间,原拟请官居供奉之职的卢珍居士绘画《楞伽经》说法图及历代祖师代代相承之血脉图,俾流传后世供养。是夜神秀作好了偈,曾几度行至祖堂前,总因自己见地不真,心中恍惚,遍体汗流,欲进又退,前后经四日,去了十三次,终未呈偈。

   神秀想道:“不如在祖堂前走廊下,把它写在墙壁上,任和尚自己去发现,得赞许,便出而礼拜,承认是自己作的。若此偈不堪见性,就让它去,也只好怨我自己修学不足,枉住山中数年,受人崇敬礼拜,我更修何道呢!”于是,神秀在是夜三更,不使别人知道,左手执灯,右手执笔,书偈壁上:

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

   神秀写了偈就归寮房,谁也不知何人所作。神秀想:“明天五祖见偈欢喜,即我与法有缘。若说我不堪见性,则怪我自己迷惑,宿业障重,不能受法。总之,圣法难以测度耳。”神秀在房中左思右想,坐卧难安。

   直至五更,五祖已知神秀未曾入门,不见自性。天明即着侍者去请了卢供奉来,走向南廊壁间,准备照前拟绘画图相,但见壁上书偈,便对卢居士说:“劳你远来,却不用画了。盖《金刚经》云:‘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’故不用画了。”

   五祖为保留此偈,与人诵持,以慰众望,故引经作证,取消了画相的计划。于是令众弟子:“依此偈修,免堕恶道;依此偈修,得大利益!”又令门人,焚香礼敬,尽诵此偈,即可见性。

   众门人诵偈,多赞叹称善!

   五祖到了夜间三更人静时,唤神秀入堂,问偈是否他作。神秀只得实告,但说明自己不敢妄求祖位,只希望和尚慈悲,看弟子是否有小智慧。

   五祖告诉神秀:“这偈未见本性,只到门外,尚未入门,这般见解,要觅无上菩提,了不可得!你且回去,重作一偈送来吾看,若得入门,便传衣法。”

   神秀回寮房后,虽又经过多曰,偈仍作不出来。

   这时,有一沙弥从磨坊经过,口里却唱着神秀作的那首偈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……”

   恰巧被惠能听见,惠能心里有数,这首偈子并未见到本性,但不知是谁作的,于是将童子唤住问他:“上人!您口诵的是什么人作的偈子?”

   “你这蛮子!啥事都不知,这是我们寺里鼎鼎大名的神秀上座所作的偈子!写在南廊壁间,五祖大师令人皆诵,还要我们向它礼拜,依偈去修,便不堕恶道,更得大利益!看来五祖要把这衣钵传给他了……”

   惠能听了,就对小沙弥说:“上人!我在这里踏碓已经八个多月,还没有到堂前去过,敢烦您引我到南廊去拜拜偈子好吗?”

   童子立刻答应,遂引惠能到偈前礼拜。礼毕,惠能因不识字,又拜托沙弥再朗读一遍给他听。

   这时有一位江州(今江西九江等县)刺史的佐吏官姓张名日用,也正在读偈,惠能听了对张说:“我也有一偈,请先生为我写上。”

   这位佐吏官听了,颇感惊奇,带着怀疑的口吻说:“你!你也有一偈?”

   惠能知其有轻视的意思,便对他说:“众生本来即佛,欲求无上菩提,不可轻于初学。因为菩提之性非因缘而生,是超脱言语文字的,所以下下人也能有上上上智,上上人有没意智。”

   这位官吏听了他这番高论,心中便不敢再存傲慢之意,不但答应为他写偈,还要求惠能:如若得法,须先度他。

   于是惠能口唱,张日用就替他写在壁上,只见写道:

   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

   这时五祖门下弟子莫不投以惊讶的眼光,异口同声连连啧啧称奇:真是人不可以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,这才多久,竟已成了肉身菩萨。于是立刻传到五祖丈室,五祖出来一看众人惊奇的眼色,立刻拿起僧鞋,把惠能作的那首墨迹未干的偈子给抹擦了,还连说:“这偈也没有见性啊!”一时,门徒们惊奇的心情才见平静下来。

   次日,五祖偷偷来到磨坊,见惠能腰间缠着一块石头,正在舂米,心中暗叹:“求道的人,应当这样么?”又问惠能:“米熟了没有?”

   惠能立刻应道:“早就熟了,只还未筛(师)过!”

   他俩一问一答,言下之意,聪明的读者当能了然。五祖见他应答恰当,就用锡杖击碓三下而去。

   惠能会得祖意,等到三更鼓响,暗暗来到丈室,五祖怕被别人看见,还把门窗的孔隙用袈裟遮住了,即为惠能一人讲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讲到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处,惠能豁然大悟,明了一切万法是不离自性的。惠能悟后,对五祖说:“真想不到自己的本性,本来就是清净的,本来并无生灭的,本来自己具足的,本来没有动摇的,本来能生万法的啊!”

   五祖听了他的话,知惠能已经彻悟本性,就对他说:“不识本性的人,学法亦徒然无益,若识得自己的本心,见了自己的本性,那就是大丈夫、天上人间的师表,与佛一般无二。”

   于是,五祖就在是夜三更人静、大家都不知不觉的时候,传给惠能顿悟的教法,并授给衣钵,还对他说:“你已是禅宗第六代祖,你要好好地护念住,普遍地去度化有情的众生,使它流布将来,不要使它断绝了啊!”

   五祖说罢就把衣钵授给了惠能,还叮咛了一番,又说了一首偈:

   有情来下种,因地果还生。

   无情亦无种,无性亦无生。

   五祖又对惠能说:“从前初祖达摩大师刚来此地,恐人不信,所以传授此衣以为信证,代代相承;其实以心传心,都是要自悟自证。自古以来,佛佛惟传本体,师师密付本心。衣是争的开端,到你为止,勿再相传。若再传此衣,则生祸害,吾宗命脉,反保不了。你现在快去吧!久了恐怕有人会害你!”

   惠能听了,不免犹豫,便启问五祖,要向何处去?

   五祖告诉他说:“逢怀则止,遇会则藏。”

   是夜三更,惠能领了衣钵,五祖送至九江驿,五祖与惠能上船,惠能撑杆开船,五祖又试着问他说:“应该是我渡你啊!”

   “迷的时候师度,悟了以后自度。度名虽一,用处不同。惠能生长于边疆,语音不正,蒙师传法,今已得悟,只合自性自度!”惠能不假思索,应答得很恰当。

   五祖听了,也立刻为他印证说: “如是如是!以后诸佛心法,由你来大行于世!汝今此去向南,时机未熟,不宜速说,否则佛法难以兴起。”

于是惠能辞别五祖,舍舟登陆,向南而去。

整理:中国当代佛教网--佛教故事

 

 

  赞助、流通、见闻、随喜者,及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,依佛菩萨威德力、弘法功德力,普愿消除一切罪障,福慧具足,常得安乐,无诸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天涅槃正路。家门清吉,身心安康,先亡祖妣,历劫怨亲,俱蒙佛慈,获本妙心。兵戈永息,礼让兴行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。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,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,生生世世永离恶道,离一切苦得究竟乐,得遇佛菩萨、正法、清净善知识,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,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为佛教网站,非赢利性网站,内容多转载自网络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网站所有文章、内容,转载,功德无量。(未经允许,禁止复制网站模板)

联系QQ:  站长信箱:zgddfj@163.com

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